生命科学学院
学校官网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班子简介
机构设置
专业设置
党建工作
师资力量
制药工程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
中药学专业
药物分析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实验教师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合作交流
实验室管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简介
About Us
学院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秉承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爱国 勤奋 和谐 创新”校训,树立人才强院、科技强院、创新强院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助力推学院高质量发展。在学院工作中,确定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人才培养的优先地位,以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为契机,以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多年来,在党建工作、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科研平台、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建工作成绩: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效发挥了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学院党委荣获广东省党建标杆院系,教工党支部荣获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广东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广东省高校首批“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珠海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获广东省委教育工委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三等奖。师资队伍建设: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在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7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68人,留学归国博士6人。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6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侨办高等学校“优秀教师”1人、2023年度全球前2%年度影响力顶尖科学家”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2人、珠海市特聘学者1人等优秀人才。在教师队伍中,有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助理教授、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博士/博士后、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博士后、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博士、熊本大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后、宾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韩国全北国际大学博士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访问学者等海外留学与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学科专业建设: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学院现拥有广东省生物工程特色重点学科,珠海市应用化学优势学科,重点建设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两个硕士点,自2014年以来,与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生物工程/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127人,已毕业研究生87人,现有在读研究生41人。学院设有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学、药物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10个本科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民办教育发展重点专业。无机化学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应用化学专业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药学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化工原理和中药学分别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药学和物理化学分别被认定为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有机化学被认定为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仪器分析被认定为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无机化学被认定为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科研平台建设:学院拥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食同源与健康研究分中心、国家级(材料/化工)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东省普通高校天然产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绿色聚氨酯胶粘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和珠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珠海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珠海市新型给药系统重点实验室、珠澳中医药与生命健康联合实验室(与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合作)、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阳春药食同源特色农产品研究院(与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合作)、广东新会陈皮研究院(与江门市新会陈皮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珠海宝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天然药物研究中心(与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药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与珠海津之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等多个研究和服务平台。多年来,学院与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丽珠医药集团、汤臣倍健、联邦制药、深圳奥萨、裕田霸力、珠海澜诺、东莞天球、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广东裕田霸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62多家企业合作,联合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开展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合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提供检测和技术咨询3500余次,技术服务2500余项。承办了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280人次,科技支持珠海津之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获广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入库企业。教学平台建设: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具有药学基础、药物分析、药物制剂、食品安全检测以及新型药物与保健食品研发、材料与化工、应用电化学的实验研究条件,同时,具有应用化学、材料合成与制备、新能源材料研发与检测等研究条件。现拥有实验室和研究室101间,面积8903平方米,仪器设备2320余台件,价值4581万元。设有生物分离分析中心、波谱色谱分析检测中心、药物制剂研发中心、细胞培养工程中心、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电化学分析等多个公共研究和实验教学大平台,拥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流式细胞仪、全新纳微米激光粒度分析仪、半制备液相色谱仪、全自动薄层点样仪、毛细管流变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多功能提取罐、旋转压片机、全自动胶填充机、超高压微射流纳米均质机、生物发酵罐、软胶囊机、多用途高效离心机、电脑微波超声波组合合成萃取仪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承担科研项目: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多年来,主持承担科研项目359项,其中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项目1项、国家工信部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子项目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2项,横向项目156项,科研经费达6026.88万元。发表科研论文729篇,其中SCI/EI收录35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2件、申请国家专利124件。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实现专利技术成果转化12项,总经费28.68万元。承担教改项目: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主持承担教改项目117项,总经费达852.3万元。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教研论文162篇,主编出版教材与专著36部,主编出版全国应用型本科特色教材6部、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药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在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应用等3项教学成果奖受邀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交流与展出(珠海),珠海科技学院—丽珠医药集团大学生实践基地入选“校企合作”双百计划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展出交流(南京)。珠海科技学院—金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珠海科技学院—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类专业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珠海科技学院—丽珠医药集团研究有限公司药学类专业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分别被评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型高等院校实验教学发展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翻转课堂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法在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应用型高校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的改革与研究分别入选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承办学术会议:多年来,承办了第四届、第六届生物医药与制药学国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保健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年会、药食同源与大健康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广东省本科高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年全体委员会议,2018年碳点研究进展研讨会,第十四届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学术年会,2023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生物材料高端论坛。作为大会主席单位,主持策划了第一届(2018)、第二届(2019)、第三届(2020)中华民族医药与产业发展论坛(澳门),2021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峰会,2021年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年会暨分中心建设交流会。学院教师现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满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食品学会药食同源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澳门)民族医药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文化协会生物医学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食品分会副会长、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珠海市药学会制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多年来,学院接待教育部、科技部、广东省以及珠海市等各级政府领导、企业家、科研院所专家等领导与学者来访2800余人次。创新人才培养:多年来,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基于学院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连续4年举办了四届药食科创文化节,2024年学院结合药学与食品类、化学与材料类本科专业的特色,举办了第一届生命科创节,设有药食文化科创赛道、绿色化学科创赛道,科创节共邀请30家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和行业发展提供100项命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把创新教育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大学生主持承担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326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87项,主持广东省“攀登计划”大学生专项基金项目15项。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209项,其中国家级61项,省级117项。截止目前,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学院共培养本科生7744人,其中953人考取了200所境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平均考研率12.3%。这些同学被国内166所高校录取844名、国外24所院校录取37名、10所香港和澳门高校录取72名。诞生了五个“考研明星宿舍”,榕1-415、梅6-610、榕5-113宿舍分别全员考取研究生,梅6-614、松3-429宿舍三人考取研究生!考取境内高校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吉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考取境外高校有QS排名14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排名17的香港大学、排名18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排名19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知名高校。
专业设置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制药工程专业于2007年创建,2009年被评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获批为广东省民办教育重点建设专业(获经费110万元),2016年获广东省生物工程特色重点学科(获经费180万元),2018年获批为广东省民办教育重点建设专业(获经费300万元),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本专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专业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社会需求,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能突出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化学、生物学、药学、制药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及其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打造适应国际工程认证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博士19人。近3年专业教师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9项;2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
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科学研究领域从事并胜任中药鉴定、质量评价、制剂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从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本专业自2017年入选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特色专业”。中药专业建立引进、培养和聘任结合机制,组建出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师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21人,实验技术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2人;博士7人,博士后5人,海外留学经历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为100%。1名教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名教师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专业发展依托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过多年发展,现有实验室面积4246.5平方米(44间实验室),仪器设备1128台件,价值1544万元。针对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搭建了“三位一体”(基本实验技术培训、模拟生产工艺实训和生产与研发技术实习)相融通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构建了“3个模
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该设置于2007年,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1136人,现有在校生数502人,根据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总体规划和相关行业对药物制剂人才的需求特点,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该专业拥有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研究团队学术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6人、硕士6人,硕士以上学历100%。同时该专业积极利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引进留学归国博士1人,引进5名国际国内高水平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包括:长期从事中药新型雾化吸入制剂和透皮给药研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叶祖光教授;长期从事天然药物标准与评价研究的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绍平教授;长期从事药物缓控释研究的吉林大学吉林省新型给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滕乐生教授以及长期从事民族医药研究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
药物分析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药物分析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与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在药品研发、药品生产、临床使用、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和监督管理等领域从事药品质量研究、药品分析检验、临床药物监测和药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药物分析专业坚持以“教学”为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培育,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规范管理,确保高质量教学运行。本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7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00%。5人入选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3人入选珠海市药学会制药专业委员会委员。系主任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归国博士后吴威副教授的担任。承担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SCI收录5篇。本专业核心课程有: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光谱分析、药物色谱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药物分析专业依托的学院的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食同源与健康分中心、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专业代码:082710T)是我校为培养能够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广东省经济振兴、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所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基于学校大健康学科专业群建设,新设置的本科专业,于2024年9月成立并招生。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掌握食品、营养和健康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学习和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及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功能食品研发、食品营养分析、质量安全控制、食品生产和健康管理、营养科普宣传、营养健康大数据分析利用、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毕业后,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毕业生可在粤港澳大湾区等政府相关部门、高校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 Quality and Safety)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培养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检验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测、检验检疫、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从来都是关系到民生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课题。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和流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空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依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对新能源的巨大需求和产业布局所建设的重点特设专业。本专业由化学、材料、物理、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培养系统扎实的材料学基础理论,掌握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等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毕业生可在锂电池材料、光伏电池材料、储能材料及其相应新能源器件等相关产业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以及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也可从事技术管理或继续攻读材料学、化学及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本专业依托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学院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长期与10余家知名新能源企业进行合作,在课程建设、双师培养、本科生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发展;全部专业教师都参与学生实践、实习,指导教师都具有承担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的经历,具有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60余项。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本专业各类专著、数据手册和网络数字资源丰富。本专业拥有2000m2的基础教学实验室,还建设完成了162m2新能源专业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能源材料
应用化学专业于2007年创建,应用化学专业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学科,2013年被评为学校优势学科,2014年被评为珠海市优势学科。专业于2011年被评为学校的特色专业,2018年被评为学校优秀专业,2019年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民办高校重点专业。本专业瞄准新能源、关键战略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研发与创新发展需求,基于先进化学分析测试技术进行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创新和生产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为培养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化学、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分析与检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工艺设计、产品研发等工作,也可报考公务员和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本专业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广东省应用化学与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优质的实践和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和中心拥有基础实验室24间,共2214m2,专业综合和科研创新实验室10间,共1023m2,其中基础实验室包含相关仪器设备500余件(或台),总计550余万元,综合和创新实验室包含相关仪器设备250余件,总计1000余万元。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据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广东省及珠海市“十三五”计划中对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布局,面向高分子材料为基材的制造行业,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为特色,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型材、部件、中空、薄膜等制品的成型加工、性能检测及失效分析、产品质量监控等方面具有专业特长。本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于2020年毕业。依据材料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工作部署,本专业建设突出工程教育特点,按国家对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等要求进行,立足珠海,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依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和融合,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能够处理学科交叉实际生产问题、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优质工科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拥有各种仪器设备共计100余台,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学生可在这里学习材料合成、试样制备、材料成型加工、材料性能测试等实验操作技术,并学习使用造粒机、注射机、中空吹膜机、中空吹瓶机、流延膜机、压制成型机、3D打印机、静电纺丝、电子扫描电镜(SEM)、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差示扫描量热计(DS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于2010年,是珠海科技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化学工艺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瞄准美丽中国战略,聚焦民生事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精细化工、日用化工行业特色资源,本专业主要研究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及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与工艺优化。培养在精细化学品、日用化妆品及产品检测分析等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目前拥有化学工程与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东省绿色聚氨酯胶黏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VR仿真实训中心、广东省化学化工教学团队。拥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0多家,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充分有利的保障。其中,与世界500强企业路博润联合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功培养数百名行业技术骨干。本专业下设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工专业实验室、设计创新实验室。其中基础化学实验室总面积约2100m2,包含相关教学仪器设备500余件,总计550余万元;化工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300m2,包含相关教学仪器设备100余件,总计近200万元;设计创新实验室面积共计600m2
师资力量
Famous Teacher's Style
胡文忠
杨东生
史苏华
赵鑫
胡玲
陈咏
王艳珍
姜涛
院系新闻
Department News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文忠教授受邀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药食同源产业大会并作主旨报告
6月24日-26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药食同源产业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药食同源物质评价与利用专委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谢明勇出席大会。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文忠教授受邀出席,并以《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为题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在药食同源产业...
2025-07-05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生命科学学院读书报告会圆满落幕
6月23日,生命科学学院在敏学楼202阶梯教室举行“循环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报告会颁奖仪式。出席报告会的有院长胡文忠教授、副院长孟凡欣教授、副院长杨东生教授、副院长任秀娥教授、副院长袁碧贞副教授、院长助理王立英教授、综合办公室主任黄成飞老师,教师代表、班导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会。仪式由院长助理吴珏老师主持。院长胡文忠教授在颁奖仪式上致辞,他表示本次读书报告会展现了生科学子勤学善思的精神风貌...
2025-06-30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六说” 活动——说学院风采
为落实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六说”活动要求,深化自查自建与迎评准备工作,6月23日,生命科学学院在敏学楼202开展“六说”活动之院长说学院风采。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乔迁,生命科学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学院办公室人员参加会议。会上,院长胡文忠紧扣“搭框架、亮条框、说思路、说党建、说培养、述亮点、析问题、讲发展”八个维度,将教学数据与实践案例有机融合,系统展示学院在学科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教学成果,通...
2025-06-30
学工动态
International Exchange
生命科学学院2025届毕业生毕业晚会圆满举办
2025.06.24
“点燃青春梦,科创成未来” 生命科学学院第一届生命科创节圆满闭幕
2025.06.24
生命科学学院202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圆满举行
2025.06.20
生命科学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
2025.05.12
生命科学学院召开“五一”假期离校前安全教育大会
2025.04.30
生命科学学院举行“优秀导师面对面”活动
2025.04.18
校友风采
Outstanding Alumni
江文涛
黄晓清
陈宇
梁淀寿
王静宇
潘莹
刘恒源
黄进飞
侯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