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岭南地区中草药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11月21日-23日,由广东省药学会主办,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电白沉香协会、珠海科技学院共同承办的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总结会在“中国沉香之乡”茂名市电白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科技赋能沉香产业发展”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研讨岭南中草药资源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有茂名市国资委三级调研员潘华耀,茂名市电白区人大委员会副主任、电白区沉香专班组长吴华君,专委会主任委员、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文忠教授,茂名市电白区沉香协会会长、广东沉香山沉香发展有限公司汪科元董事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药学院杨得坡教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段俊首席研究员,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晁志教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白云龙教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大翔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姜涛副总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药学院吴孟华副教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韩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郑玉忠教授、专委会秘书长、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杨东生教授、广东民森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得闻奇楠沉香(广东)产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邓竣誉,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四级主任科员、电白区沉香专班副组长廖辉勇,茂名市自然资源局电白分局李艳梅股长,以及来自各地的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专委会委员们及我校生命科学学院14位教师代表。
在大会开幕式伊始,广东省药学会书记陈民喜通过视频方式致辞,首先肯定了专委会一年的工作成效,并为未来学术研究与产业升级指明方向。

广东省药学会书记陈民喜视频致辞
茂名市电白区人大委员会副主任、电白区沉香专班组长吴华君以详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与清晰的规划,系统展现了电白沉香产业从“资源优势”到“产业胜势”的跨越发展之路,不仅让在场嘉宾直观感受到电白沉香产业的蓬勃活力,更展现了地方政府对特色中草药产业的全方位、深层次支持,为各地推动道地药材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电白经验”。

茂名市电白区人大委员会副主任、电白区沉香专班组长吴华君致辞
专委会主任委员、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文忠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沉香、广陈皮、化橘红等享誉中外的道地药材,这些宝贵资源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的重要基石。在年度工作报告中,胡文忠教授系统梳理了专委会2025年的工作脉络与成果。在种质资源普查、学术交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获得丰硕成果。胡文忠教授强调,专委会始终以“传承岭南医药精华、赋能健康产业发展”为核心,未来将持续深化资源保护、搭建更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助力岭南中草药产业在守正创新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专委会主任委员、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文忠教授致辞并作专委会年度工作报告
茂名市电白区沉香协会会长、广东沉香山沉香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科元在致辞中讲到电白作为“中国沉香之乡”,沉香文化传承1500多年,占据全国市场80%份额,拥有1万多家加工销售企业,成为电白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历史价值与现代应用相结合,为区域经济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本次会议聚焦沉香产业发展与药食同源开发,期待专家学者提供前沿科研成果,助力电白沉香实现标准化与新产品研发突破。

茂名市电白区沉香协会会长、广东沉香山沉香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科元致辞并作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四位行业专家与领军者围绕沉香领域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参会嘉宾带来一场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的知识盛宴。中山大学药学院杨得坡教授以“沉香油制备工艺、化学组成与沉香品质”为主题,通过解析不同提取工艺对沉香油活性成分的影响,清晰阐释了工艺优化与品质提升的关联逻辑;茂名市电白区沉香协会会长汪科元聚焦“沉香药食同源路在何方”,结合产业实践剖析跨界应用瓶颈与破局方向,为沉香拓展价值空间提供思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段俊首席研究员详解“沉香林下套种食用菌新模式,‘以短养长’助农增收”,用具体案例展现生态种植与农户增收的双赢路径;茂名市电白区沉香协会高健执行会长则围绕“棋楠沉香分类”,系统梳理分类标准与鉴别要点。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参会嘉宾全面且深刻地掌握了沉香分类体系、药用价值挖掘、创新种植模式,以及沉香油制备工艺与化学组分等关键知识,为后续产业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指引。

中山大学药学院杨得坡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段俊首席研究员作报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白云龙教授的报告聚焦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指出广州中医药大学在青蒿素研究与国际合作中成果显著,已构建从种植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体系;强调了在传承中医理论与文化的基础上,要结合现代科技培养专业人才,构建完整中医药体系,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白云龙教授作《岭南中草药资源区域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晁志教授以《白芷的栽培起源与驯化历史研究》为报告主题,阐述了白芷作为重要药用植物的历史价值与现代应用意义,指出未来需结合基因组学与多学科方法,揭示白芷驯化分子机制,为优良品种选育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晁志教授作《白芷的栽培起源与驯化历史研究》报告
暨南大学药学院吴孟华副教授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考证与市场调研,系统研究阿曼乳香及乳香历史沿革,明确乳香古今产地品种变迁及阿曼乳香特性;建议修订药典乳香学名与基原、将阿曼等阿拉伯地区纳入进口目录,实现“历史-标准-市场”统一。

暨南大学药学院吴孟华副教授作《阿曼乳香实地考与乳香历史沿革考》报告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来自政产学研用各领域的嘉宾围绕“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展开深度对话,聚焦产业痛点、机遇与未来方向,碰撞出诸多真知灼见。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政府部门一致认为,沉香产业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科学研究、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推广方面仍存在短板。将以科学为基础,建立沉香化学成分分类体系、种植资源库与全流程生产标准,加快药食同源认证,推动精油、日化、食品等多领域产品开发;同时加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整合产学研力量,应对市场乱象与质量风险,形成科研、产业、品牌协同发展格局。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与国际合作,中国沉香有望实现从传统资源向现代化、国际化产业的高质量跨越。

来自政产学研用各领域的嘉宾围绕“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进行讨论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刘信丹博士主要围绕了荆芥穗的炮制规范及生熟异治的药理活性、化学成分比较研究作了主旨报告,付露博士以《瓦布贝母和北鹤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主旨报告分享了研究成果,系统阐明了瓦布贝母中甾体生物碱的抗纤维化活性及北鹤虱中倍半萜类成分的抗炎作用,为两种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刘信丹博士作报告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付露博士作报告
本次会议全面展现了岭南中草药领域的学术前沿与产业动态,有来自11所高校的、16家企业代表及6个政府事业单位齐聚一堂,其中15位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带来了精彩报告,内容涉及沉香、白芷、莲子心等6种中药材的最新研究成果、产业发展趋势及实践经验。33人次专家学者、企业家走上讲台参与报告或主持,分享了岭南中药材领域的前沿数据与学术进展,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多维度、深层次的思想盛宴。
此次学术总结会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凝聚了岭南中草药产业发展共识,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桥梁,为推动区域中草药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各方将继续携手以草木为媒、以创新为魂,让岭南中草药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全体合影留念

